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8
0
生成式 AI

生成式AI洞察 (Generative AI Insights)系列 第 22

第十八天:AI生成內容(AIGC)的版權爭議與創作新模式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各位內容創作者與數位藝術家們,歡迎來到我們的AI鐵人賽第十八天!前一天我們討論了AI時代的法律與倫理大哉問,今天,我們將把焦點縮小到一個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具體議題:AI生成內容(AIGC)的版權爭議,以及它如何開創全新的創作模式

從AI生成的文章、圖片、音樂到影片,AIGC技術的爆炸式成長,正在模糊「人為創作」與「機器生成」的界線。這不僅挑戰了現有的版權法規,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「創作」的本質。

1. 版權爭議:誰擁有AI創作的權利?

這場爭議的核心,在於**「誰是創作者」**。

  • 爭議一:訓練數據的版權問題
    • AI模型在訓練時,會使用來自網路的海量數據,其中包含了無數受版權保護的作品。
    • 爭議點: AI學習這些作品,是否構成侵權?這就像一個藝術家學習了許多大師的作品後,再創作出自己的作品,但當這個「藝術家」是AI時,法律界線就變得模糊了。
  • 爭議二:AIGC作品的版權歸屬
    • 當一個用戶輸入提示詞,讓AI生成一張圖片或一段文字,這個生成的作品,其版權是屬於提供提示詞的用戶、訓練模型的公司,還是兩者共有?
    • 爭議點: 有些人認為提示詞本身就是一種「創作意圖」,因此用戶應享有版權。但也有人認為,模型公司的貢獻才是實質的,用戶只是提供了「指令」。

2. 創作新模式:AI是工具,不是終點

儘管存在爭議,但AIGC技術的出現,也為內容創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,正在開創全新的創作模式。

  • AI為創意提供「腳手架」:
    • 過去,從一個想法到一個成品,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。現在,AI可以作為一個強大的「創意加速器」。
    • 例如,一個平面設計師可以利用AI快速生成數百種設計草稿,再從中選擇最滿意的進行精修。一個音樂製作人可以用AI來生成背景音樂的旋律,再自己填詞編曲。
  • 人人都是創作者:
    • AI技術大幅降低了創作的門檻。一個沒有繪畫功底的人,也能透過AI生成精美的圖片;一個不懂寫程式的人,也能利用AI生成簡單的應用程式。
    • 這讓更多人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,從而激發出更廣泛的創造力。

工程師的反思:如何為創作者賦能?

作為AI工程師,我們的責任不僅是訓練更強大的模型,更應該思考如何將這些模型設計為能夠與人類創作者協作的工具。這包括:

  • 建立更透明的數據集: 讓模型訓練所用的數據來源公開透明,或使用**「差分隱私」**等技術來保護原創者的權益。
  • 設計更友善的協作介面: 讓創作者能夠更精準地控制AI的生成過程,讓AI成為他們創意的延伸,而不是取代他們。
  • 推動更公平的商業模式: 探索新的商業模式,例如讓提供數據的創作者也能從中獲益。

結語:從「生成」到「共創」,AI與人類的創作未來

AIGC的版權爭議,最終會隨著法律與社會共識的演進而得到解決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們正在進入一個「人機共創」的時代。AI不是來終結創作,而是來重新定義它。當我們學會與AI協作,我們將會解鎖一個更具創造力、更自由的未來。

明天的文章,我們將會從創作領域,轉向一個更具對抗性的議題:深度偽造(Deepfake)。敬請期待!


上一篇
第十七天:法律與倫理:AI時代的權利與責任界線
下一篇
第十九天:深度偽造(Deepfake)的攻防戰:技術與社會的博弈
系列文
生成式AI洞察 (Generative AI Insights)28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